【Robinlo & Co.】毛呢拼接真皮懶人鞋 Layton(桃紅色)



說到【Robinlo & Co.】毛呢拼接真皮懶人鞋 Layton(桃紅色)可說是衣/鞋櫃裡的萬年不敗必備款,不僅耐穿好搭不退流行,還可連穿個好幾季。


這款【Robinlo & Co.】毛呢拼接真皮懶人鞋 Layton(桃紅色)打造出極簡風格,展現了舒適不拘束的法式隨性風格,並將極簡隨性兩種質感完美融合,


無論是日常通勤或週末小旅行,穿上這款【Robinlo & Co.】毛呢拼接真皮懶人鞋 Layton(桃紅色)皆能展現清新脫俗且不失個人風格,


就連美國小天后泰勒絲螢光幕下也喜好這樣的穿著呢!






商品網址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

#NEWS_CONTENT_2#

商品訊息描述:

毛呢拼接真皮懶人鞋Layton

雙胞胎團體 BY2代言

鞋面波浪抓皺

全真豚皮內裡/鞋墊

毛呢拼接真皮鞋面

建議售價:2700

















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
鞋面材質:進口真羊皮+進口高級毛呢布

內裡/鞋墊材質:進口真皮

後套裡材質:進口豬榔皮 + 熱熔膠港寶後套

產品顏色:桃紅色 (FS)

大底材質:特殊圖騰橡膠止滑鞋底

鞋跟高度: 3.7 公分

商品尺寸:35 ~ 40

尺寸對照:35 號 = 22.5 公分,36號 = 23 公分,37 號 = 23.5 公分,38 號 = 24公分,39號=24.5公分,40號=25公分

訂購時,若選購頁面並無顯示所需SIZE時,代表此SIZE已售完

包裝:Robinlo & Co. 品牌鞋盒

商品圖檔顏色會因為電腦螢幕設定有差異而會略有不同,請以實際商品顏色為準







【Robinlo & Co.】毛呢拼接真皮懶人鞋 Layton(桃紅色)

商品網址:



中國時報【童元方】

很早就體悟聚散無常,大了以後,只願珍惜曾經相聚的時光。每一個階段的人生,因為這些記憶,而顯得扎實與豐美。

二十多年前由美逕赴香港中文大學任教。中大採書院制,現在有九個書院,當年只有四個,我屬於錢穆所創立的新亞書院。地處沙田校園的最高點,與大學火車站一出來就到的崇基學院大致有七層樓的高度之別。翻譯系在人文館,對面是藝術系所在的誠明館,與中間的錢穆圖書館三者形成「ㄇ」狀。

書院俯瞰吐露港,我每每沿著相思樹的小徑走到後面的飯堂去吃中飯,跟中大的山、水、竹、樹打打招呼。後期有了天人「合一亭」,更常在那兒駐足,緬懷一下錢穆,也望望海天一色的遼闊天地。

新亞飯堂有個好聽的名字,叫「雲起軒」,用的自然是王維的詩句: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。」倒是應情應景,非常貼切。這飯堂最特殊的是賣北方麵食,水餃、麵條,還有滷牛肉。第一次去時就被拉到第一桌坐下,原來有個小傳統:這桌保留給說國語的人,廣東話一般不說「桌」,所以封為「國語檯」。台灣出身的學者想吃麵食了,就會自動加入。日子久了,誰都愛去。現在回想起來,是不是太自由了、太放鬆了,從盤古開天到香港回歸,七嘴八舌、隨意胡講,有如「集體心理治療」,竟至解了鄉愁?

國語檯的名嘴大將是劉述先教授。我一聽見大名即刻反應說:「您是不是寫《文學欣賞的靈魂》那位劉教授?我剛上大學時認真讀過。探索文學而求其靈魂,對我來說有啟蒙的影響。」可能大家都與他切磋儒學,我忽然提文學,又是少作,他似乎有一些靦腆。

縱橫國語檯的人物大部分是學哲學的,但大家聊的最多的還是戲劇與電影。有一次說起張藝謀,我大放厥辭,說自己最不喜歡東洋味濃的《菊豆》,尤其是染坊裡的誇張表演;比較喜歡的是《秋菊打官司》,可是文革烙下的「紅爛漫」美學仍不時透過鏡頭呈現出來。劉教授說:「終於有生力軍了,歡迎加入。」 當時香港的亞洲電視台正在播《三國演義》,我們自然也討論得很起勁。因為有工商管理學院的閔建蜀教授在,大夥兒甚至談到從三國故事看企業管理的問題。

不久我的第一本書《一樣花開:哈佛十年散記》出版,劉教授讚賞〈如果再活一次─從「楊振寧是唱甚麼歌的?」說起〉一文中實際追索答案的研究過程;更喜歡〈戲如人生─李漁的〈比目魚〉小說及戲曲〉,以致讓我幫他從圖書館借出李漁的《無聲戲》與《笠翁十種曲》來看。

國語檯的交情甚至延伸到了檯外。劉教授伉儷請常客十名,在沙田大會堂後面的敦煌海鮮酒家晚餐。說得高興了,又臨時起意請大家去看電影,當然只能是最後一場了。

最難忘的是劉教授又號召大家去看戲。他不顧舟車勞頓,自己從新界跑到在港島的新光戲院去買票。當晚的戲碼是越劇《王老虎搶親》和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。我們這一夥,坐了一整排,除了我。我問為什麼,竟然是非長者,意思是他們都買敬老票,我只有坐在最左邊的陳特教授前面,自己一排了。梁祝是熟悉的,但全女班演出的搶親鬧劇,我居然與後一排呼應,也笑了個人仰馬翻。

劉教授離港返台之後,喬健教授偶爾回來;勞思光先生曾回中大客座一年,我得以認識他。勞先生走後,故人星散,國語檯差不多是不存在了。

很早就體悟聚散無常,所以小時候怕聚,又因為不能承受散的時刻,我總是哭。大了以後,只願珍惜曾經相聚的時光。每一個階段的人生,因為這些記憶,而顯得扎實與豐美。

在《文學欣賞的靈魂》跋中,劉教授提到華茲華斯如何歌頌虹:「我的心跳動,當我瞥見一道虹在天空中的時候。」他說,高貴美妙的文學作品,有如長虹,照亮了四周,也溫潤了人們枯槁的心靈。

這是第三代的新儒家之外,我所認識的劉述先教授。

74F6FFD2943EDA66
arrow
arrow

    林欣芝盔潤繪商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